唐朝是我們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期,不僅軍事強盛、經濟繁榮,在文化上也形成了許多后人所無法達到的高峰,如詩壇上有詩仙李白,在繪畫上則有被尊稱為畫圣的吳道子。歷代民間畫工一直奉吳道子為祖師爺,在民間畫業的行會里,還設有他的神位,像孔子、魯班一樣被供奉著。偉大的文學家蘇軾也說:吳道子把繪畫中該做的事都做了。(《叢書集成》本《東坡題跋•卷五•書吳道子畫后》)
他出生在武則天剛剛上臺執政的時候,主要活動在唐朝最鼎盛的唐玄宗開元年間。他從小便沒有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非常貧窮。但他從小便刻苦用功,歷史記載他剛20歲出點頭,畫畫就非常好了(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后來奔東跑西:去過四川,又跑到在山東當官,浪跡洛陽,最終又被唐明皇看中入了宮,專門為他畫畫,從此,吳道子也改名叫吳道玄了。
 圖1
 圖2
他畫畫快如閃電,有江河奔騰,一瀉千里之感。有一天唐明皇想念嘉陵江的山水風景,(長江上游支流,源出陜西省鳳縣東北嘉陵谷,流經略陽縣,四川廣元縣、南充市,到重慶市與長江匯合。上游水急多灘。下游在今重慶合川縣附近納渠、涪兩江后水量大增,橫截華鎣[音瑩]山處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峽[瀝鼻、溫塘、觀音])便讓吳騎著快馬到四川去畫,吳道子回來的時候。唐明皇問他:“草稿打得怎么樣了?”吳道子回答說:“我畫畫呀,根本不用打草稿,我已經把嘉陵江的全貌都記在心里了!碧泼骰事牶,便安排吳道子把畫畫在大同殿的墻壁上,果不其然,一天的工夫他就把三百里嘉陵江的山水圖給畫好了。另外有一個叫李思訓的,擅長畫山水,和吳道子一起在大同殿畫,也同樣是畫嘉陵江山水,結果畫了幾個月才完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
吳道子畫畫快,主要是因為他的基本扎實,他幾乎不打什么稿子,就直接落筆。畫直線圓圈,他也不用工具,一筆下來筆直滾圓的。有一次吳道子畫興善寺中門上神仙的圓光時,長安街上的老老少少、大官平民都去觀看,里三層外三層,把吳圍得水泄不通,只見他畫神仙背后的圓光時,一筆揮掃,畫得非常圓。圍觀的都說,簡直神了。
吳道子被人們所稱頌,更主要是他的畫栩栩如生,真的要從畫中走出來。而在此之前的人物畫很少有人達到這樣的高度。試比較上圖《送子天王圖》(圖1)、《地獄變相》(圖2),與下面唐初的閻立本的《歲貢圖》(閻立本去世十多年,吳才出生。)、《步輦圖》(圖4),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圖5),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傳)(圖3見<顧愷之>一文)等一系列名畫中的人物形象,相形之下,他們對動態的描寫都顯得有些拙劣,讓人感覺不如吳道子的那么生動、自然,他們畫的人像似乎是被擺好了姿勢然后再畫上去的。而吳道子的人物則像是優秀體育攝影記者所拍下的運動中的人物,人們很容易地就會想象到人物的上一個動作和下一個動作,特別注意他畫的動態人物,這個特點十分突出。正是由于對動態人物的出色描寫,讓吳道子的畫看上去像活的一樣,畫中的人物都要快從畫面上走出來了。所以張懷瓘說吳道子的畫,下筆有神,是張僧繇的后身。張僧繇就是畫龍點睛故事的主人公,盡管張僧繇的畫龍點眼之事有點神話色彩,但飛天而去的生命運動感卻真實地留在人們的心中。吳道子就用這樣生活的運動感震撼著唐人。
而這樣的運動感正是盛唐氣象。據史載,開元中將軍裴旻擅舞劍,時人稱為一絕(人們喜愛這樣剛勁但卻不乏柔韌的極具運動感的藝術形式,不也是盛唐氣象嗎),吳道子曾觀裴旻舞劍,只見裴旻箭步如飛,似馬奔騰,左旋右轉,擲劍入云,劍從數十丈的高空如閃電直插地面,當人們擔心利劍傷人之時,裴旻緩緩伸出右手,劍徑直地插在右手中的劍鞘之中?赐旰蟮膮堑雷幽闷鹈P,迅捷地揮舞著,就像裴旻舞劍一樣,似乎都能聽到風聲,不一會就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作品(《圖畫見聞志》)。傳說,他的書法老師張旭也是看完了孫大娘舞劍后創作出了偉大的草書作品《古詩四帖》(見圖7)(《歷代名畫記》),像不像是一幅舞劍圖,忽上忽下,聲東擊西,有著強烈的運動節奏感。
再如我們所熟悉的李白也有許多這樣激情四射,極具運動感的詩篇。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在世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詩歌中的時空轉換,縱意所如,可隨心而至萬里之遙,天上地下,過去未來皆可得之于數語之間!扒Ю锝暌蝗者”,“輕舟已過萬重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黃河之水從天上直入大海,這種運動感真可謂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吳道子與這些偉大的舞劍者、詩人、書法家一起構筑了我國古代藝術的一個高峰,迸發出無限的青春激情。(王漢)
參考文獻 《中國繪畫通史》王伯敏 三聯書店出版社 2000年12月版 《中國山水畫史》陳傳席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陳傳席文集》陳傳席 河南美術出版社 2003年版 《中國美術簡史》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辭!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0年8月版 《美的歷程》李澤厚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年3月版) 《唐五代畫論》何志明 潘運告編著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4月版 《圖畫見聞志•畫繼》米田水譯著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0年4月版
|